top of page
泉源之聲BN.jpg

大家都這麼做!?|愛家專欄

從眾效應惡勢力


例一,讀小學的兒童。

小孩:下禮拜六我可以去小偉家住嗎?我好想去哦!

媽媽:不可以,你年紀還這麼小!

小孩:可是我同學的爸媽都可以讓他們去住⋯


例二,讀國中的青少年。

小孩:媽媽,你買iPad 給我,好不好?

媽媽:哎呀,買了你會整天不讀書,只想玩遊戲!不行不行。

小孩:可是我同學很多人都有iPad,只有我沒有⋯


以上的對話,聽來是不是有點似曾相識?當孩子希望家長同意他們「想要」做的事或買的東西,在面對爸媽的質疑或拒絕時,通常都會以「大家都這麼做,為什麼我不可以?⋯」、「大家都嘛有這個,只有我沒有!⋯」等等的理由來慫恿、説服爸媽,甚至是向爸媽施壓,好讓爸媽同意他們的想要。特別現在的孩子都很聰明,很懂得在説話中引用別人的話來表達自己的欲望或像是「擁兵自重」的增加他們表達訴求的說服力;他們受社會潮流的影響,試探自己的爸媽是否也像一般人對大眾意見的尊重與對權威的崇拜,以及捨不得孩子的人際關係可能產生壓力,因而同意他們的「想要」。


尤其當孩子們的「想要」受到世俗風潮的吸引,產生了「大家都這麼做,我不做很奇怪」,和「大家都有買,我沒買很可憐」的情緒,好比幾個閨蜜相約去穿耳洞和紋身,又好比一群好朋友約定穿同一款潮牌鞋,當這樣從眾的念頭一出,大部分的孩子自然會衍生出盲從的跟風與盲目的消費。


遇到這種情境,我們應當如何回應孩子呢?是扮黑臉一味的否決到底,還是就答應孩子的央求,避免破壞親子關係?在理解孩子的需求和分辨孩子的藉口這兩者之間,我們如何拉出適合孩子年齡和家庭與信仰價值觀的界線?尤其近年網路鄉民在社群軟體興起的口水論戰或起底他人的身家⋯等層出不窮的新聞案例,紛擾不斷,這些都是「大家都這麼做」的從眾效應惡勢力!為了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可以建立符合聖經教導的人品,而成為合乎主用的器皿,我們身為父母是責無旁貸的。


效法基督


我想在16世紀時,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所揭示的四個信仰核心:「唯獨恩典、唯獨信心、唯獨聖經、唯獨基督」,直到如今仍然可以是我們基督徒自己行事為人的立場與選擇,當我們注目耶穌,就能看見祂的分別為聖,祂的不從眾!祂的憐憫、祂的揀選、祂的拯救與猶太群眾和法利賽人、文士,甚至耶穌的門徒的認知和期待是截然不同的,耶穌愛稅吏撒該,祂到撒該家裡住,因為耶穌知道撒該尋找祂,雖然大家認為撒該訛詐了他們的錢,是令人厭棄的,耶穌怎和罪人一起生活呢?而當時的猶太人是不與撒馬利亞人往來的,耶穌卻與那有過五位丈夫的撒馬利亞婦人說話,最後婦人進了城做見證,使許多撒馬利亞人信了耶穌。


言教身教並行


我們深深知道耶穌的愛無法以世人的眼光和標準來衡量,羅馬書 12:2說到: 「不要效法這個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叫你們察驗何為神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所以若我們可以活出耶穌的愛與真理,在生活中真實的引領孩子體會聖經與基督,這必須有言教有身教。要知道孩子都在這世界裡成長和學習,他們真的都在和世界拔河,面對可能被同儕嘲笑或不接納時,我們必須讓孩子明白:當我們因信上帝便稱為我們的義,我們的身分已成為被揀選的族類、君尊的祭司、聖潔的國度、屬神的子民,這是何等尊貴榮耀的身分,即便「大家都這麼做!」時,我們卻能以神的話來抵擋世界的洪流,不用怕我們會被孤立,讓孩子知道這一生唯有信靠基督的恩典,就能過得勝的生活。



彼得牧區/郭靜玉






標記:

106 次查看

相關文章

查看全部

​最新文章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