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泉源之聲BN.jpg

認清自己的角色與責任  | 愛家專欄

「自己的角色」與「責任」的連結就不太容易一一的做好,「認清」更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人自出母胎以後,在醫院登記的手環及病歷上就出現了第一個角色識別:XX人之子或XX人之女。這是第一個通知醫護人員識別這個孩子是屬於哪個母親的,隨著平安出月子報戶口開始為這個孩子從父姓起登錄戶口名簿取一個屬於這孩子家庭姓氏的名字,他不只是屬於自己也屬於這個家族。接著隨著語言發展與社會的接觸,開始從社區、校園、姻親、職場等有著不同的角色與責任。


然而以上的這一切關係與角色對比的重要性,不再是自然而然的發生,而是取決於文化與教育後的自我認知進行認定,選擇自己想當的角色與選擇逃避的責任存在每個人內心不為人知,甚至不想被發現的抽屜裡,更甚之纏繞在自己執著的角色中。


「認清」自己的角色是需要將眼光提高到「造物主」的視角,需更高於教育與文化的窠臼才能夠勇敢實踐並分責於自己的角色中,

而認清自己從造物主的視角是需要學著逃離原來文化與教育的框架所牢籠的自我,才能有所突破與轉化,其中的祕辛是需要年歲的歷煉才能明白個中的道理。否則就會掉入現代人所推崇的心理學家「弗洛依德」或反之他的學生「榮格」的矛盾中,因此倡議個人從「社會無意識」塑成的我,回到自我的角色。


在榮格的理論中觀察到個人因為社會中的文化與期待以致於有些精神疾病的發生,是需努力回到「自性」,但更深一層的探究,自我這角色到底是誰的付予?與責任為何?來自於回到自我的喜好認定?亦或是躲在一個合理化的舒適圈來同溫共感?


在有限的人生裡,個人所扮演的角色有些會隨著年紀的增長漸漸的消失,例如父母的離世身為子女的角色就不再有,學生的角色會因學程的結束而不再存在,追隨哪一個心理學家可以使心理暫時得到舒暢,需留意的是時間無法等侯一個錯誤的選擇而再重拾恢復社會中的角色。


「聖經」以造物者的視角提供了一生的角色與人生次序的說明書,追隨上帝的人在歷史裡也証實了這本說明書作者的信實,聖經中記載從亞伯拉罕與侄子羅得的利益衝突中,身為伯父的亞伯拉罕沒有糾結於長輩的社會框架,而以「造物者」給予的原則謙和的對待侄子的選擇,並將自己是伯父的角色重新定位,並以更高的視角了解自己是神的孩子,神必供應一切所需的,因此免除了家族兄弟鬩牆的悲劇,上帝也祝福亞伯拉罕直到千代。聖經中不乏這樣的故事,人需在社會的角色中成為祝福他人的角色與責任,也必須使用「聖經」中的處事原則:「仁愛、喜樂、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實、 溫柔、節制」(加拉太書第五章22至23節)來協調角色間的衝突。


在一天僅只有24小時的生活裡,生活次序的安排也使我們可以享受每一個角色中的祝福。以聖經教導的生命次序「你們應當先尋求神的國和神的義,這一切都將加給你們了」馬太福音6:33、「要孝敬父母,使你得福,在世長壽這是第一條帶著應許的誡命。」(以弗所書6:2-3) ,因此當每一天生活的角色與時間的有限裡,

聖經的次序是第一「神與你的關係」、第二「你和家人的關係」、第三「你和工作的關係」,當這一切都排好時,並深深的刻在自己的時間表中,就可以避免因工作的忙碌而失去了與親人的互動及與神的關係。

「神」「家」「工作」這三個次序是角色與責任對焦的關鍵,更是認清自己是誰的一個重要破題重點,人生是一個回不了頭的時間巨輪,這一場戲即便自己想重演,但其他角色也不一定配合得來,甚至不復出現,有人一生忙於工作,心中與口中提的都是為了家人與為神奉獻,事實上沒有實際的花時間在一件事上都是空談,至終糾結於憂鬱的泥濘中。


上帝在創造人的同時吹了一口氣在人的裡面,使人有了靈的生命,並給人家庭怕我們孤單、工作得以糊口的需要,但現實中常常是看得到工作與錢的需要卻忘了人的一生是有神給予生命的優先次序,試著回到造物主給的指引,重新排列一天、一週、一年、一生的次序,享受聖經所應許的「我來了,是要叫人得生命,並且得的更豐盛。」(約翰福音10:10


■ 大衛牧區 江淑華







標記:

122 次查看

相關文章

查看全部

​最新文章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