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別塔|聖經小知識
- 小竹 楊
- 6月12日
- 讀畢需時 3 分鐘
今天要來跟大家介紹一個人類歷史中權力欲望的代名詞——巴別塔!

聖經中的巴別塔
首先我們先從聖經來看這故事是怎麼說的。舊約挪亞時代,上帝用洪水毀滅世界後,挪亞的三個兒子生養眾多,創世記第11章1-9節說到:
『1那時,天下人的口音、言語都是一樣。2他們往東邊遷移的時候,在示拿地遇見一片平原,就住在那裏。3他們彼此商量說:「來吧!我們要做磚,把磚燒透了。」他們就拿磚當石頭,又拿石漆當灰泥。4他們說:「來吧!我們要建造一座城和一座塔,塔頂通天,為要傳揚我們的名,免得我們分散在全地上。」5耶和華降臨,要看看世人所建造的城和塔。6耶和華說:「看哪,他們成為一樣的人民,都是一樣的言語,如今既做起這事來,以後他們所要做的事就沒有不成就的了。7我們下去,在那裏變亂他們的口音,使他們的言語彼此不通。」8於是耶和華使他們從那裏分散在全地上;他們就停工,不造那城了。9因為耶和華在那裏變亂天下人的言語,使眾人分散在全地上,所以那城名叫巴別。』
創世記第10章記載挪亞的兒子——閃、含、亞弗中的含生了古實,古實又生了寧錄,從創世記11章第8節開始陸續記載了寧錄是世上英雄之首,他國的起頭是巴別、以力、亞甲、底但,都在示拿地,巴別塔就是在此建造,從這故事可以看到,人其實是很健忘的,從洪水消退後到巴別塔的建造,不過經歷三代的時間,人就又開始認為自己可以在這片土地中稱王。
歷史中的巴別塔
除了聖經,猶太裔的羅馬歷史學家 Josephus(Titus Flavius Josephus)、於公元94年寫了一本《猶太古書》,記載了聖經舊約最開始到西元一世紀整個猶太歷史。
作為猶太人, Josephus 對希伯來聖經做了深入的研究,書中記載:
寧錄沒有頭髮,臂力驚人,他告訴人們不應該將幸福歸功於上帝、教唆人們反抗和藐視上帝,宣揚因為寧錄自己的功勞,人們才過得如此幸福,後來眾人聽從寧錄的指示,開始建造一座塔,由於參與修建的人很多,塔建的很高,速度也比人們預想得要快。如聖經記載,他們用瀝青來燒磚,再用泥漿將磚塊粘合,所以塔的防水性能很好。
書中如同聖經記載,因著人的自我,上帝決定讓他們之間產生了不同的語言;他們再也不能聽懂對方的意思。他們當初建造那座塔的地方現在被叫做「巴比倫」,因為那個能讓他們自由交談的語言就是在這開始被打亂的。
巴別的意思-混亂?神之門?
「巴別塔」這個詞,其實並沒有在《聖經》中出現過;聖經連提都不想提,只是以「那座城和那座塔」(אֶת-הָעִיר וְאֶת-הַמִּגְדָּל)的字樣或者就是「那座城」(הָעִיר)。
根據《聖經》的解釋,該城的名字「巴別」源於希伯來語 ba lal ,意思是「混亂」。
然而「巴別」一詞在古代美索不達米亞地區閃族語言阿卡德語中有不一樣的意思,以蘇美文化的楔形文字書寫:𒁀𒀊 𒅋𒌋
唸作bab-ilu
bab的意思是「門」
ilu的意思是「上帝」
所以「巴別」在阿卡德語中的意思是「神之門」。
關於巴別塔,在世界各地都有類似的故事描述,在南歐希臘、西歐愛爾蘭、中美洲,甚至伊斯蘭教、摩門教都有類似巴別高塔、變亂口音的記載,而在人類考古研究中,有歷史學者認為聖經中巴別塔的故事,很有可能只是在巴比倫帝國奴役猶太人成為「巴比倫之囚」時期,受到了埃特曼安吉神廟的影響而寫成的故事!
不管如何,我們必須從聖經角度來認識巴別塔,巴別在希伯來民族中代表混亂,然而在不同民族不同角度中,卻是代表不同故事。同樣一個詞、事件,在不同民族的解讀中竟然有這麼大的差別。這就好像當初美國南北戰爭,北國反對蓄奴、南國贊成蓄奴,到底誰對誰錯?唯有真理能將真相分別出來。
如同文中一開始提及——
人的權力欲望,造就了巴別塔的存在,也認知到人並不會從歷史的錯誤中學到教訓,唯有神的話在我們心裡我們才能跳脫罪帶來的自我。
希伯來書4:12說到:「神的道是活潑的,是有功效的,比一切兩刃的劍更快,甚至魂與靈、骨節與骨髓,都能刺入、剖開,連心中的思念和主意都能辨明。」
願神的話永存在我們心裡作主,不然,依照我們的本性,只會繼續站在人性的這邊,繼續在我們這世代造就無數個巴別塔。
▌高頌安牧師

巴別塔│20241206聖經小知識│EP08
Comentari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