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泉源之聲BN.jpg

有些事就是不想說|青少年專欄

聽過許多父母親說,孩子長大後產生了一些失落感:為什麼孩子什麼事都不告訴我?IG的發文,通常父母是看不到的,或是有些孩子申請二個帳號,一個給爸媽看,但是真正的心情故事,會寫在另一個。


回想我的青少年時期,原本跟爸爸很親近,但突然改變了,我變得不想跟爸爸太靠近,也不想讓他知道自己太多事。回想起來,自己的青少年時期,也讓家人很受傷。


這幾年擔任青年牧者,也會面臨一種掙扎,孩子對「輔導哥哥姊姊」講的話,很多時候並不想讓父母知道,那「輔導哥哥姊姊」所知道的,是否也要跟父母保密呢?不過可以知道青少年的特性,面對問題的時候,是選擇性地透漏給不同的對象,甚至對同一件事,有不一樣的陳述方式。為什麼孩子不把「心裡話」告訴父母呢?有幾個可能原因:


1.不想聽標準答案

青少年的矛盾在於,不想聽「標準答案」,所以即使知道爸媽的話是對的,但還是會在下意識中拒絕、逃避。


2.證明自己有解決問題的能力

青少年經常覺得自己長大,想展現自己可以解決問題,所以當事情發生,遇見問題,會想嘗試自己找方法,或是與同儕商量,去尋找答案,試圖在「標準答案」之外,尋找其他的可能性。


3.開始有「自我隱私」的概念

孩童時期,許多人是與父母親共用房間,但大部分孩子到了高年級或青少年,他們開始想要擁有自己的時間和空間,「自我」意識逐漸產生,這是長大的過程,父母親也必須接受,父母親也不要因孩子「有秘密」而受傷,因為這是長大的一部分。


那父母該如何調適自己?該怎麼去接受孩子長大的這件事?


有界線,不等於沒有愛


聖經說:人要離開父母,與妻子聯合。對華人來說,這樣的話語是很難接受的,有些父母認為孩子是自己的「所有物」,但聖經提到一種界線,孩子有一天要離開父母。


父母要接受孩子漸漸長大,我們對待孩子的態度也該有所轉變。當青少年正被某些東西吸引,前提是「正當的事物」,不是菸酒毒品類的有害之物,我們必須接受他正展開自我的探索和追求。父母親能夠做什麼呢?試著與孩子「對話」,而不是「命令」,讓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接納」,他是自然地往外發展,而不是急於逃離父母;與父母有界線,不等於不愛父母。

權威高壓的方式,不足以使用一輩子,即使在孩子年幼時需要明白的界限和規範,但有一天,父母必須開始改變自己。教養的終極目標,就是要讓孩子具備「面對人生的能力」,如何成為一個負責任的大人。


學習有限度的放手交託


對於還沒長大,但正在長大的青少年,父母親可以學習「有限度的放手交託」,對於還沒有完全長大的孩子,還需要給予界線,不管孩子喜不喜歡;但在某些部分,也需要給予孩子自主權,並讓他承擔選擇的結果。


父母親建造孩子,是要他成為能獨立的大人,而不是「一輩子需要父母的人」。

當我們對孩子有至深的愛,要放手就會格外困難。所謂放手,並不是「全然放任」,而是讓孩子學習做決定,並為自己負責,父母親必須「狠心」讓孩子承擔一些行為的後果,因為記取教訓,才會使人長大。


屬靈教育必須是家庭的核心


家庭教育影響人一生之久,即使青少年和家人之間容易產生張力,但一個敬虔、愛主的家庭,潛移默化孩子的內在品格,即使會有叛逆期,但原生家庭的模式,會影響他們未來的家庭模式。

許多叛逆的思想,會在成年以後漸漸被修正,而家庭的價值終究會保存下來。通常敬虔的父母,孩子在教會也會更多投入,並願意被神塑造引導,通常在教會穩定聚會的青少年,人際關係較為穩定,不容易手機成癮,因為一群「實體」團契的好朋友,會成為終身的祝福,青少年容易被同儕吸引,如果沒有機會真正與人交流,更容易躲到螢幕後的虛擬世界,那將是另一種危機。


▍李慧貞牧師


ree

留言


​最新文章

基督教台南聖教會 Tainan Holiness Church

E-mail:tainan.hc@gmail.com
地址:708015台南市安平區府前四街 90 號 電話:(06)295-2171 傳真:(06)295-2172

Address : No.90, Fuqian 4th St., Anping Dist., Tainan City 708015
Tel : +886-6-2952-171 FAX : +886-6-2952-172

【劃撥資訊】

戶名:財團法人基督教台南聖教會
帳號:00314295

  • Facebook Social Icon
  • YouTube Social  Icon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