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之聲》觀後感|牧者心語
「會說故事的人,是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人。」我們在說什麼故事?
很早就知道《自由之聲》這部電影,但遲遲不敢去看,害怕這個主題太沉重,因著教會包場,和組員一同前往,帶著緊張忐忑的心,看完整部電影,精采萬分全無冷場。過去早已知道的犯罪,透過畫面,加上真實故事傳遞出來,內心的震撼非同小可,特別是影片的最後,男主角那段聲明令人揪心,這部電影原本預計在2018年上映,但幾番波折,一擱置就是五年,2018年這個邪惡產業鏈,已經在美國擁有每年500億美元以上的產業規模,結果5年期間,兒童性販賣產業規模,已經到達驚人的1250億美元以上,翻了2倍不止。每年估計有200萬個兒童被販賣,全世界利用兒童進行性交易的數字,遠遠多過於美國蓄奴時代的奴隸數字,電影中的台詞:「這是一個爛透的世界。」我思想,神要透過這個故事提醒我們什麼呢?絕對不只是「覺得這個世界很爛」,作為一個基督徒,我們不一定可以改變世界,但可以用不同的態度活在世界。《自由之聲》則講述了真實的英雄,拯救那些孩子的故事。
公理顯然顛倒,神在嗎?
在這些情境中,我們很容易對神說:上帝啊,你在嗎?先知哈巴谷也曾對神提出質疑:「你為何使我看見罪孽?你為何看著奸惡而不理呢?……因此律法放鬆,公理也不顯明,惡人圍困義人,所以公理顯然顛倒。」神回答說:「你們要向列國中觀看,大大驚奇;因為在你們的時候,我行一件事,雖有人告訴你們,你們總是不信。」神接著提及審判將到,並告訴先知:「將這默示明明地寫在版上,使讀的人容易讀。因為這默示有一定的日期,快要應驗,並不虛謊。雖然遲延,還要等候;因為必然臨到,不再遲延。」充滿罪惡的世界,不是讓我們懷疑上帝的存在,而是讓我們更期盼公義,使受傷的得醫治。
沉默是罪惡的幫兇
電影中,獲救的孩子畢竟是少數,跟廣大的兒童販賣市場相比似乎算不得什麼,但如果每個人都這麼想,罪惡就會不斷被姑息。沉默就是罪惡的幫兇,我們也許不像劇中的男主角有那樣的條件,可以衝鋒陷陣,但我們可以關注身旁,對需要的人伸出援手。這讓我想起Bill Willson牧師曾經說的:既然看見,就不能假裝沒有看見。大都會兒童事工也是這樣成立,在世界各地援助需要的孩童。不是每個人都可以成為領袖角色,但不代表我們不能有所貢獻。我們身邊有哪些人是需要特別關注、伸出援手的?有人說:我們也許不能改變世界,但我們能改變「一個人的世界」,這個世界會不會因為有我們,而美好一點?
耶穌對我們的期待
你們是世上的光。城造在山上是不能隱藏的。人點燈,不放在斗底下,是放在燈臺上,就照亮一家的人。你們的光也當這樣照在人前,叫他們看見你們的好行為,便將榮耀歸給你們在天上的父。(馬太福音5:14-16)
在黑暗的時代需要光,重生的基督徒,一定會和世界有分別,才會顯出不同的味道。歷史上有許多的重要的法案,都是基督徒在背後推波助瀾,威伯福斯(William Wilberforce)就是一個例子,他是一位基督徒,在18世紀的英國,黑奴仍然存在於倫敦和愛丁堡貴族家庭,但當時的社會裡,人們害怕狂熱的宗教分子,認真跟隨上帝的信徒非常少。威伯福斯和他的朋友在各地講道,當愈來愈多人相信他信的耶穌,同時起來憎恨他的人也很多。
在改變威伯福斯生命的許多經驗之中,與約翰‧牛頓(John Newton)的遇見是一切的開始。約翰.牛頓向威伯福斯承認,自己曾經是運送黑奴的船長,但他已經不再一樣。同為基督徒的約翰.牛頓鼓勵威伯福斯堅持廢奴法案,儘管這條路會非常艱難。幾經波折,1807年《廢除奴隸貿易法案》,此後販奴被明定為非法。20年後,英國甚至宣布了參與販奴者會被處以死刑。(以上資訊擷取自基督教今日報)
危機四伏的時代
「上帝的孩子是非賣品」,這是電影中最為讓人印象深刻的話之一,基督信仰相信神的創造,也相信每個人的受造都是有價值的,但是當人「不信上帝」,這句話就顯得單薄無力,這是我們這個世代丟掉上帝的代價。如果我們認為「信上帝」,奪走我們的「自由」,使我們活在「祂的限制」裡面,其實我們會失去真正的自由。許多上帝的孩子被情慾綑綁、被毒品擄去、被賣給世俗,自己卻不知道。
不要消滅聖靈的感動
讓我們對不公不義的事「有感覺」,因為這也是神所恨惡的,電影中,男主角對他身邊勸退他的人說:「如果這是你的孩子,你會怎麼做?」我們要向神求,讓我們的愛擴大到「不單顧自己的事」,神也許不會差我們去打擊犯罪,但我們若「看見」,就能有勇氣「行動」,而不是姑息罪惡。讓我們在群體中,看見我們能祝福的人,並且也能夠為弱勢者發聲。
▌李慧貞牧師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