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泉源之聲BN.jpg

沒有人看見的時候|牧者心語



我是一個金庸迷,學生時代所看的第一部金庸小說是《笑傲江湖》,在金庸筆下,人物性格鮮明,發人深思,小說中的大反派,是故事裡形象優越,號稱「君子劍」的岳不群,也就是男主角令狐沖的師父,對比故事中另一個直率的反派角色田伯光,「真小人」對上「偽君子」,你怎麼看?但故事的最後,「真小人」變好了,「偽君子」始終如一。


假冒為善的人


在耶穌的時代,也有一群「偽君子」,耶穌稱他們「假冒為善」,而這些人也是當時的宗教領袖,擁有極高的社會地位,法利賽人和文士。耶穌指出他們生命的問題,他們把耶穌送上十字架。耶穌不願與這些人為伍,在一個習慣「假冒為善」的世界,「乾淨的生命」是對他們最大的諷刺,以至於他們把義人釘上十字架。


耶穌對門徒說:「你們要防備法利賽人的酵,就是假冒為善。掩蓋的事沒有不露出來的;隱藏的事,沒有不被人知道的。因此,你們在暗中所說的,將要在明處被人聽見;在內室附耳所說的,將要在房上被人宣揚。」(路12:1-3)


今天,法利賽人的酵,依然充斥在我們的學校、職場、教會,我們會很驚訝,一個受人景仰的明星、官員或宗教領袖,竟然有不堪的一面。這些人其實就是「法利賽人進化版」。


「沒有人看見」的危機


罪,經常發生在「不能見光」的時刻。每次到了選舉前夕,就是爆料大會的時候,比起候選人的政見,更多被搬上檯面的是「他們過去有哪些事情被起底」,學歷是假的、論文是抄的、男女關係混亂……名人被爆料出過去的不堪,讓人十分震驚,但這些消息不是讓我們來品頭論足:這些人好糟糕……我們更多反省,生命中最大的危機,不是「犯罪」,而是「掩蓋罪」,明知道自己不對,但是在人前表現出自己光鮮亮麗的一面。看著這些人在鏡頭前懊悔認罪,我心想:他們做這些事的時候不知道這是錯的嗎?


群體所帶來的盲點


最近在教會的士師記靈修中,我們常看見一句話「他們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與這句話相對應的是「各人行自己眼中看為正的事」。「在神眼中」與「在人眼中」,標準是有差別的。我們很容易從「我的環境」作為基準,如果我們全班考試都在作弊,那我跟他們一樣,好像就不算什麼;如果我們身邊的人,同居、外遇的朋友很多,我們跟不同異性多發展,好像也沒有特別壞……我們有一種自然的本能,看身邊的人,來決定我要做什麼,「比上不足,比下有餘」。


在乎「人的眼光」過於「神的眼光」


一個過度在意自己「外在形象」的人,很容易落入一個陷阱,把最好的一面表現給別人看,但在「別人沒有看見的時候」亂七八糟。如果我們是一個基督徒,但是在人前、人後的反差愈大,可能代表我們生命中需要被處裡的問題還不少,最近高牧師分享的信息,不斷強調「分別、清潔」,乾淨的生命是我們服事的基礎,不在乎「人是否看見」。事實上,別人沒有看見的時候,才是我們生命最真實的樣子。我們的問題,不是因為「我不知道對錯」,而是我們在乎「人的眼光」過於「神的眼光」。


沒有人看見的時候,我是一個怎樣的人?我內心的意念,充滿的是感謝,還是苦毒?隱藏的事被揭露的時候,我會覺得羞愧嗎?詩篇16篇說:「我將耶和華常擺在我面前,因祂在我右邊,我便不致搖動。」讓我們有這樣的態度,「將耶和華常擺在我面前」,我們就會知道自己行事為人應當如何,擁有一個表裡如一的生命。


▌李慧貞牧師




128 次查看

​最新文章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