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泉源之聲BN.jpg

《突破高牆 | 馬丁路德》編導心得 |牧者心語


探討編寫歷史劇時的挑戰與創意


之前編寫過很多劇,但還沒試過來自歐洲的故事。於是,老婆推薦我編寫馬丁路德的故事。

可是,路德很有名,大家耳熟能詳,市面上也已經很多關於他的作品了,題材一點也不新穎,要耳目一新剖有難度...不過沒關係,就試看看吧。
於是,跟我爸說說要編寫馬丁路德的戲劇,想不到我爸回我說:「可是他的故事蠻無聊的……= =」


之後我自己看完路德的電影,雖說很寫實,但整體步調與拍攝方式蠻悶的……心裏想說:「完了,這麼悶的故事,要怎麼呈現?路德是一位非常有名的歷史人物,也不可能為了好看去改編太多,免得誤導觀眾。還是換個故事好了?可是其他節目已經照路德的故事去設計了...」但感謝主,慢慢看了更多的歷史資料,反而慢慢被路德的故事感動。


首先,原本就知道他因為要去讀神學,很早就家庭革命,跟爸爸關係交惡。要跟教廷各路神學高手辯論、與教皇、皇帝交戰,壓力已經難以想像。竟然還沒有家庭的支持,單身的他理所當然也沒有妻子的支持,這是一條多麼孤單又險惡的路啊……?


於是,我好奇他們後來如何了?這段資料為數不多,細查之後,才在原文資料中得知,據說爸爸最後去跟他和好,而且還是在路德結婚之際。與上一輩和好,也有了妻子與下一代的陪伴。艱辛的旅程,終於有了家人的幫助,聽起來額外感人。當中,也讀到一些荒謬的史實:當時的「聖階」,相傳耶穌曾經過這台階,接受彼拉多的審判。西元 326 年君士坦丁大帝的母親得知,竟大費周章!將巨大的台階從耶路撒冷搬至羅馬……。


另外,也讀到一些有趣但礙於篇幅,無法在戲劇中呈現的史實。原來,他是被老婆凱瑟琳(Katharina von Bora)倒追的:一批修女對修道院的生活充滿懷疑,轉而支持路德。一天她們藏在裝魚的木桶裡成功被運出來出逃,並尋求路德幫助。之後,路德的關心竟然讓凱瑟琳動了「非馬丁路德不嫁」念頭,她曾說:「不是馬丁‧路德,就是安斯多夫(路德好友),若非這兩個人其一,我就不嫁!」沒想到這樣的性格竟吸引路德,他決定與這位落跑修女結婚,相差十六歲的兩人結為夫妻。婚姻關係不易維持,有人形容即便是放在現代角度來看,凱瑟琳仍是一個「非典型師母」。路德曾因為受不了妻子與自己迥異、鮮明的個性,以及婚後的生活,說過:「我這一生要忍受教皇、忍受異端、也要忍受凱蒂!」當然,這是玩笑話參半,他還是很愛他妻子的。然而,並非一帆風順,據說他們六位孩子,有兩位夭折。但無論如何,他們一家,仍是我們近代牧師、師母的模範。


聖經、講道、禮儀的改革


大家現在來聚會,都渴慕聽講道。但在那個時代,會眾都聽不懂教會在幹嘛。當時聽講道不是聚會的重點,來的重點可能是守一些聖餐等禮儀。彌撒之所以被稱為「望彌撒」是因為當時的信徒在崇拜中無法理解內容,只可以觀「望」。聽得懂也是一直跟你說,你有罪,來教會只能求神赦免我們的罪。然而馬丁路德認為,上帝的啟示是全會眾參與的行動,因此他修改成本地話,讓所有人都參與其中。重要的是,路德最大的貢獻,是將聖經翻譯成德文。當時只有教皇可以詮釋聖經,他此舉讓更多人明白上帝的話語。


原來,他也是音樂家,會寫歌。早期神學家認為音樂是屬世產品,奧古斯丁曾指如果被音樂超過詞吸引就是犯罪。在以前教會裡,聖樂是由神父和詩班所唱。路德打破限制,開始了會眾唱詩歌的做法。他說音樂的重要性僅次於聖經、認為音樂是上帝賦予人最好的禮物。路德寫下不少前奏曲沿用至今,他的曲式對後世信徒影響深遠,包括著名作曲家巴哈。可以說若沒有路德,現今就沒有會眾喜愛、得釋放的敬拜時間了。



原來,他有憂鬱症。真是佩服,一個曾患心理疾病的人,要去面對這麼大的外界壓力與攻擊,難以想像。但也因如此,路德也常常寫信安慰受傷的人,正符合聖經所說,「 在一切患難中,他就安慰我們,叫我們能用神所賜的安慰去安慰那遭各樣患難的人。」


原來,他晚年有與猶太人之間的醜聞。因為猶太人不聽勸,不肯信服耶穌。故後期他對猶太人的失望轉變為憤怒且具攻擊性的語調。他的話語在幾百年來也一直被利用。在二戰納粹期間,大量德國路德宗神職人員使用了路德對猶太人和猶太教充滿敵意的作品來合理化地證明國家社會主義反猶政策的合理性。然而,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一些路德教會已正式譴責路德關於猶太人的著作。1982年,路德宗世界聯合會發表了一項聲明:「我們基督徒必須清除我們對猶太人的任何仇恨以及任何蔑視猶太教的教義。」總之,路德也不是那麼完美,但是與他的貢獻相比瑕不掩瑜。


每次要改變,總會有反對的人,想要安於現狀。
改變何其困難,要改變一個家、一個辦公室、一個班級、一間教會、都已經很難了。所幸路德成功了,他所做的改變之大,真的是改變世界。當然反對他的人,會說是分裂世界……因為確實引發很多戰爭,很多人死亡。但是,經過500年,從上帝視角來看,我們真的要感謝他,他冒著生命危險與龐大的心理壓力、病情,去改變當時荒謬的社會、宗教文化。現在教會的運作模式,雖然五花八門,但多數都是以他突破的基礎在運作。


他所說的話,所做的事還很多,因篇幅無法細數,但最後,還是要分享他的名言、對我們都為之震撼的話:

「這是我的立場,我別無選擇,願上帝幫助我」 Here I stand, I can do no other, God help me.

這是馬丁路德於1521年,站在皇帝和教廷面前所說的話。一句堅定的話背後,隱含多少勇氣與淚水?穿越歷史長廊,馬丁路德,成信徒美好借鏡。願我們的人生,不論在職場、學校、家庭,遇到外來挑戰時,都能想到這樣的話,為主作見證。願我們站在巨人的肩膀,心中有上帝,手中有聖經,奔走天路。



▌高頌清牧師




標記:

236 次查看

相關文章

查看全部

​最新文章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