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2 禱告會信息
亡國前:自害己命
猶大國晚期,在巴比倫、埃及兩大強權中搖擺,每個君王都必須先選定立場───「親巴比倫」或「親埃及」,在明君約西亞死去之後,巴比倫、埃及公然介入猶大的內政,甚至有存廢君王的權柄。這就是先知耶利米的時代,這個「國」沒有國格,任人擺布。神透過先知耶利米從早晨到夜晚,發出呼籲,真正使國家有盼望的是「回轉歸向神」,但百姓以耶利米為笑談,君王視耶利米如芒刺在背,耶利米身邊有一位文士巴祿,負責寫下耶利米的預言,當這些話陳明到君王面前,君王用火焚燒,不屑一顧;耶利米被囚在宮中,古實人以伯米勒拯救了耶利米;西底家不願意聽從先知的話,悲慘的結局無法可救。
亡國後:沒有懊悔、沒有懼怕
猶大亡國後,巴比倫立基大利為省長,管理猶太地,基大利很快地被以實瑪利所殺,這時民間的領袖約哈難,來詢問耶利米將來該如何,並允諾一定照辦,耶利米囑咐百姓「不要下埃及」,但百姓與約哈難不能接受這個結果,認定「埃及沒有飢荒、沒有刀劍」,他們去了,還強押耶利米前去。
「因為那時我們吃飽飯、享福樂,並不見災禍。自從我們停止向天后燒香、澆奠祭,我們倒缺乏一切,又因刀劍饑荒滅絕……」百姓尋找安身立命的所在,以人的判斷來說,埃及是一個好選擇,但先知傳遞神的話,埃及的強盛是假象,百姓相信自己的判斷,勝過相信神,也因此悲劇不斷重複。
「我的名不再被你們任一個人的口稱呼」
我從早起來差遣我的僕人眾先知去說,你們切不要行我所厭惡這可憎之事。他們卻不聽從,不側耳而聽,不轉離惡事,仍向別神燒香。因此,我的怒氣和忿怒都倒出來,在猶大城邑中和耶路撒冷的街市上,如火著起,以致都荒廢淒涼,正如今日一樣。(耶利米書44:4-6)
犯罪的百姓明明親眼看見神的作為,卻沒有懊悔,百姓被迫遠離家園,一批被擄到巴比倫,一批逃到埃及,神說那些投靠埃及的全無指望,反而被擄到巴比倫是神的審判,七十年的時間,祂必帶領百姓歸回,而歸回的人卻是極少數的一群人,這些「餘民」會成就神的應許。神說:「我的名不再被你們任一個人的口稱呼」,這是一整個世代的失落,也是從「有」到「無」的悲劇。
生命的誤判 走向荒涼的結局
生命的誤判,會帶來悲劇,特別是在神的話語上打折扣,或是棄絕神的話。神要我們看清楚,誰的話存立的住?是「神的話」還是「人的話」?人心所存的,帶領人走向荒涼,但我們總以為自己判斷是正確的。
猶太人的悲劇替換成今天的我們,我們學到什麼功課?還是我們也走向歷史的悲劇?也許有人會說:我們配合這世代也沒有生命危險啊?誰說我們要配合教會?總有一天,我們會知道,誰的話正確。當我們的心與神遠離,呼喊「主啊主啊」是沒有用的。敬畏神,在乎恨惡邪惡,我們進入禱告的生命,是要與世界分別,百姓被擄是悲哀,但是我們從中學到什麼?不要走一樣的道路,不要寄望世上的強權,不要以為投靠埃及,投靠巴比倫就會有路,真正的道路是敬畏耶和華所開啟的道路。
Коментар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