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泉源之聲BN.jpg

客家宣教之夜|教會消息


為主多得人

9月7日晚上,客家神學院溫永生院長分享客家宣教專題,分享中提及客家宣教的現況與困境,透過「福音處境化」的再思,為客家宣教帶出新的道路與盼望。溫院長以哥林多前書9:19作為心志:「我雖是自由的,無人轄管,然而我甘心作了眾人的僕人,為要多得人。」勸勉會眾也能投入客家宣教,不管是禱告、奉獻、委身投入禾場,都會是客家族群的祝福。


客家福音工作的困境

溫院長分享自己的成長故事,為何投入客家宣教?因為從小在屏東內埔客家村莊長大,身為第五代基督徒,長大後才知道,客家人信主如此困難,客家人的分佈,全球至少8000萬,信主比例不到凡2%,在宣教學的領域,這樣的族群被稱為「未得之民」,客家族群,是華人中最大的未得之民。台灣客家信主少的原因,歸納為三點:

1、宣教策略的忽略:宣教投入慢

2、地理環境的限制:經濟條件弱

3、傳統文化的攔阻:祭祖問題大


客家宣教的需要

客家人看重家庭傳統,整個家族祠堂祭祖,家族掃墓,從宣教策略的忽略,看客家宣教的需要,溫院長提出三個方向:

1、長期宣教士

2、認領偏鄉教會

3、短宣隊


基督教「敬祖事工」

為了因應傳統文化對客家人的重要性,溫院長推動華人的「基督教敬祖事工」?37年前,當他從神學院畢業時,上帝送他兩個大禮物:第一個是與師母結婚,第二點是一對年長夫婦拆偶像,他們也是客家人,拆除觀音像對他們來說沒有掙扎,但當牧者拿下祖先牌位時,他們心如刀割。如果對客家人來說,這件事這麼重要,我們如何滿足他們「慎終追遠」的期待。基督教並非「不孝教」,只是我們用另一種方式來追念祖先。


提及孝道神學的反思,溫院長分享客家族群有一個相當著名的龍潭黃氏宗祠,黃梅生紀念館,在過去那個年代造價2億,節儉的客家人,願意把錢投入在那裡,可以看出他們生命的價值。客家文學家李喬曾說:福音傳到台灣140多年,信主的那麼少,是產品不好,還是行銷出問題?這一點也讓他們作為反思,只要不違背聖經,就充分的認同當地人,適當的尊重當地文化,通常會提升福音的果效,中國內地會的戴德生,穿華服、留長辮子,馬偕在台灣學語言,甚至娶了台灣妻子,他們對當地文化的接受與尊重,使他們與當地族群更靠近。


祭祖「取代模式」

溫永生院長提出「取代模式」,基督徒不拿香,但代之以「追思三禮」,強調信耶穌,不等於丟掉祖先,在實際牧養上,取得了很大的進步,證明信耶穌與追思祖先是可以並存的。


三個代禱事項

1、400萬客家鄉親不再被祭祖問題捆綁。

2、更多宣教士、短宣隊到客家地區協助福音事工,促成更多教會成長。

3、請為各城市「客家團契」的推動代禱,激勵更多基督徒向客家人傳福音。






標記:

276 次查看

​最新文章

bottom of page